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首位。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抓紧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措施。
科技金融既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能有力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端制造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等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科创板、北交所建设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培育。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等有序推进,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科技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创企业往往规模小、资产轻、增信手段有限,难以适用商业银行传统的评价方法。整体而言,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尤其是科创型中小企业方面的动力仍显不足。具体来看,存在风险识别难、风险定价难、风险配置难等问题,面临客户准入难、全链条投融资服务衔接不畅、风控体系不匹配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快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的能力,包括对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能力、投贷联动的创新服务能力以及与科技金融业务相适应的风控能力等。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投入有不小的风险,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必须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着力提高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另一方面,要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科创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更好管理、防范风险,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科技创新更加依赖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来拓展空间。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上,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市场机制,不断丰富科技金融工具和产品,定能让一颗颗科技创新的“种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让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姚 进 【编辑:朱延静】
中新社南宁12月5日电(记者 黄艳梅)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5日晚在广西南宁市开幕。此次活动“好戏连台”,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艺术家同台献艺,共叙友谊,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12月5日晚,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图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现场。俞靖 摄
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期间,将开展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第七届中国—东盟电影展映、《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晚、中国—东盟(南宁)艺术展览美术作品展、中国—东盟(南宁)动漫展、东盟国际体育赛事、“风情东南亚”专场演出等系列活动。
12月5日晚,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图为泰国孔剧表演。俞靖 摄
当晚在南宁人民会堂上演的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演出上,中国各地的优秀剧团荟萃一堂,共展梨园戏韵,越剧《牡丹亭·游园》、邕剧《小宴》、桂剧《打棍出箱》、晋剧《千秋关圣》等节目轮番上演。来自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艺术院团也为中国观众带来孔剧、木偶戏等表演,引来现场掌声阵阵。
“中国与东盟的传统戏剧同台演绎,太过瘾了。”广西大学泰国籍留学生林梦秋当晚观看了整场演出。她说,戏曲的艺术魅力令其着迷。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称,文化无国界,文化交流是最能沟通心灵、缔结友谊的桥梁。当前,南宁正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交融相通的重要载体与实践成果。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部长邱坎维拉称,期待以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为窗口,不断拓宽东盟与中国人文交流合作渠道,丰富人文交流的内涵,推动东盟—中国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让双方在人文、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南宁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城市。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活动时间将持续至2024年1月下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