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教育部12月5日发出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通知》要求,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工作形势和重要意义,坚持底线思维和多病共防。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重叠、流行峰值交替的情况,因时因势因地做出科学有效应对,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多部门联动 协调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
同时,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针对当地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主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会商,加强信息互通,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指导学校做到科学精准应对。
加强日常健康引导和患病学生服务
《通知》强调,要加强日常健康引导和患病学生服务。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完善应对预案,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结合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引导家长让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切实科学作出返校上课安排。
此外,教育部门将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科学预测预判可能发生的疫情,动态调整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中新网1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中国信通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大涨近六成。多个市场咨询报告也显示,国内手机市场在回暖。新一波“换机潮”要来了吗?
暴涨六成,手机市场回暖?
中国信通院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其中,5G手机2871.7万部,同比增长90.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3%。
9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暴涨。中国信通院截图
在刚刚过去的“双11”,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双11”期间,折叠屏手机成交量同比增长超3倍,运营商合约手机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11月底刚发布的某品牌手机,开售仅仅5分钟,销售60万台……
多个咨询报告也显示手机市场在回暖。科技市场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称,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大幅下滑12%后,2023年市场呈现初步的复苏迹象。尽管预计2023年出货量仍下降5%,但复苏曙光显现。
为何大涨?“换机潮”来了?
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在今年8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898.5万部,同比增长0.03%。手机市场增长几乎陷于停滞。为何这一数据在9月份突然大涨?
资料图。陈冠言 摄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因为今年秋季多个市场品牌发布旗舰机型,包括华为发布Mate 60系列,市场大卖;再加上日益成熟的折叠屏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刺激了消费者购买欲望。
“另一方面,从数据上看,去年手机市场不振,基数较小,所以今年出现明显提升。”梁振鹏表示。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主要因为手机产业链系列新品的发布,包括高通骁龙8第三代、苹果手机、华为手机新品等。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复苏,今年10月前4周平均销量增长11%。“我们认为,中国2020年是手机换机大年,经过3年多时间有望迎来新‘换机潮’。”
谁在换机?男性消费崛起?
艾瑞咨询11月份发布的报告称,相比普通用户,Z世代年轻人群展现出追求新潮、拒绝延迟满足的消费特征,换机频率显著更高;即时零售用户中Z世代年轻人群有近七成会选择在1年内换购手机。
艾瑞咨询报告截图。
有近日换手机的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各个手机品牌都推出了换购,只用了一年的旧手机可以折合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我基本上是一年换购一次,这样每年都能用上新款。”
上述报告也指出,在换机人群中,淘汰换新是最广泛、最日常的购机场景,占比达34%;新品尝鲜占比21%,他们总会希望第一时间到手尝鲜。这样算下来,这两者占换机用户一半以上。
还有分析认为,手机数码的热销和男性消费群体崛起有关系。数码产品一直受到男性消费者青睐,此次“双11”依然稳定发挥,某电商平台“双11”开场10分钟,大牌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00%,其中不少都是男性用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