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岛12月5日电(胡耀杰 张孝鹏)2023山东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青岛)活动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启幕。本次活动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商和高层次人才参加。他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寻求在华发展的机遇。
2023山东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青岛)活动启幕。徐艺茹 摄
来自美国的华侨夏勇表示,中国孔孟之道的底蕴、海纳百川的胸怀、利他共赢的理念让他有着充分的归属感,中国安全的生产、居住环境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强劲的发展前景给了他十足信心,这是他在华寻找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目前,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技术研究的夏勇,正把自己的抗衰生物酶产业落地中国,已经在山东省选址。
菲律宾华侨王珣正在海外攻读博士并创业。王珣尤其喜欢中国文化中“美美与共”的理念,认为这不仅给创业者认同感,也是企业应有的发展之道。目前,王珣在海外求学创业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变化,为自己在华发展寻机会。
活动现场,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说,华侨华人助推各界与山东开展经济科技交流合作,布局落地了一批好项目,山东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0%左右具有华侨华人身份或海外留学、工作及创业经历。
活动开幕式上,薄膜离子敏传感器水质检测自清洁模组项目、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干细胞项目等合计总投资9.2亿元人民币的6个项目现场签约,“青岛市侨商企业出海联盟”正式揭牌。
据悉,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自2007年起已举办13届,其目的是适应广大华商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多年来,该项活动累计邀请1000余名海外院士、华商和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本次活动主题为“侨连五洲 侨聚青岛”,由山东省委统战部主办、青岛市委统战部承办,为期一周,期间将开展投资创业专题辅导讲座、实地考察等。(完)
中新网12月5日电 “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边会5日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行。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机构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气候友好型领域,金融机构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新闻网主办,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
王兵表示,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应强化两点共识:
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发展全局,经济增长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成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机构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气候友好型领域,金融机构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王兵表示,作为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持续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品牌市场影响力,绿色成为了中国建设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中国建设银行从推动资产结构绿色转型,增强战略业务协同发展,加强绿色领域国际交流,防范气候风险等四方面开展了绿色实践。其中具体包括:
——锚定发展目标,构建绿色资产结构。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
——关注公正转型,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发展经济等方面息息相关,需要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拉紧合作纽带,加强绿色领域交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主旋律,绿色也已经成为各方合作的共同关注点。
——坚持底线思维,主动防范气候风险。
王兵最后表示,在全球气候变革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应行动起来,建设银行将持续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树立气候友好型银行标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为迈向气候韧性的零碳未来贡献更多金融力量。(完) 【编辑:曹子健】